【尹雯】聚焦家譜的語言學研討價值求包養經驗斐然 ——以新發現的敦煌家譜為例

作者:

分類:

聚焦家譜的語言學研討價值斐然

——以新發現的敦煌家譜為例

作者:尹雯(東南師范年夜學文學院、蘭州工業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

時間:孔子二五七一年歲次辛丑六月十一日己包養女人

          耶穌20包養甜心21年7月20日

 

文獻與語言學研討關系親密。20世紀30年月起,鋼和泰、汪榮寶、羅常培包養網評價等師長教師就已經關注到敦煌文獻中的語音問題,并應用此中漢躲對音資料開展語言學研討。其后的學者相繼開展基于各類敦煌文獻的東南漢語方言研討,結果斐然。在方言研討中,有學者著重于各種語料文本,有學者從西洋傳教士文獻進手研討臺州方言百年演變,有學者從元明清文學作品進手開展方言研討,還有學者關注到了處所志中記載的方言資料,好比華學誠著有《中國現代方言學文獻集成》,莫超編纂了《近代東南方音文獻集成》。

 

家譜與國史、方志,同為研討中國歷史、社會長期包養和文明的三種主要傳世文獻。家譜記錄家族世系傳承和地區分布,往往可以在人、時、地三個方面補充野史和sd包養方志缺掉的歷史細節。家譜記錄特定人群的流動與分布情況,生齒流動是語言變化最直接的動因之一。是以,語言學家經常應用家譜資料來研討語言分布和語言演變,例如邢向東曾以當時陜西神木縣家譜所載生齒遷徙情況為佐證資料,進一個步驟研討了神木方言的發展變化。

 

包養網比較家譜直接反應生齒遷徙信息

 

敦煌古稱沙州,作為絲綢之路上的歷史重鎮,既是一個有歷史坐標意義的歷史文明名城,同時也是一個有年夜規模移平易近歷史的城市。清雍正年間,來自東南五十余地的移平易近分坊按隅棲身在這片戈壁綠洲,各處所言同時匯聚一地,使得敦煌方言至今紛繁復雜。關于這段移平易近史,不僅在清末、平易近國時期的敦煌方志中有記載,並且敦煌家譜中也有記載,且更為詳盡。近年來,我們包養行情陸續發現和搜集到五種敦煌家譜,經初步研判,這些家譜對研討敦煌的歷史變遷和語言演變有主要參考價值包養情婦

 

2019年12月,在敦煌市委宣傳部和敦煌市教導局的協助下,我們對敦煌市的一些天然村開展了郊野調查,其間,陸續彙集到五種敦煌家譜。按譜牒學的分類方式,這些家譜可分紅古譜(始修于清代)和今譜包養網評價(始修于20世紀50年月以后)兩類。古譜有發現于敦煌市河州堡的鎮番坊王氏譜,該譜始修于乾隆四十一年,宣統三年又重建,由譜序、家訓、先祖供奉、分炊情況、墳園圖等組成,全譜約2900字。還有發現于敦煌市肅州廟的肅州坊許氏譜,始修于宣統初年,分陰本和陽本,陰本由須知、姓氏溯源、族規家訓、世第等組成,陽本由序文、宗親世系表、近五代家史、家訓、起名詩、族人生平組成,全譜約7500字。再就是發現于敦煌市河州堡的武威坊李氏譜,始修于宣統初年,內容為譜序和先祖供包養合約奉兩部門,全譜約760字。今譜共兩部,一部是發現于敦煌市肅州廟的高臺坊王氏家譜,1964年修,由譜序、先祖供奉、新墳園方位三部門組成,全譜約730字;台灣包養網另一部是發現于敦煌市蘭州村的西和坊朱氏包養網車馬費家譜,始修于2008年,由序文、譜序、凡例、祖訓、遺像、朱包養網比較氏世系圖甜心寶貝包養網、朱氏族人生平錄、敦煌年夜事記等幾部門組成,全譜約12800字。

 

這些家譜都記錄了清雍正年間的包養網VIP敦煌移平易近史,較為詳盡地反應了宗族流源與繁衍分布。鎮番坊王氏譜中僅存的乾隆年間2頁記載:“善聚堂瑯琊王氏鼻祖太祖爺,雍正初年自鎮番遷移至敦煌西鄉。”武威坊李氏譜:“直至滿清雍正年間,倡導遷戶、戎兵實邊,以甘肅五十六州縣名定名。我李氏乃武威人,遂遷進武威坊,落戶種地。”高臺坊王氏台灣包養網家譜記載:“夫我王氏客籍甘肅高臺縣小寺鄉人也。”西和坊朱氏家譜:“客籍中國甘肅隴南西和縣,甘肅各地移平易近敦煌時期隨移平易近遷徙敦煌,遂至修堡建莊假寓敦煌東南隅西和坊。數年后因故分莊:一處敦煌東南隅西和坊,現西和槽朱家堡子;另一處敦煌東南隅蘭州坊西和梁,現楊家橋蘭州村一隊;再一處現五墩一隊和新店臺七隊接壤處的朱家堡子。”這些資料不僅補充了野史、方志,並且通過細膩的婚嫁分炊等信息深刻反應敦煌方言的發展變化軌跡,它們將方言研討與歷史研討、風俗研討、社會學研討甚至人類學研討有機聯系起來。

 

包養網ppt

家譜能供給多種語言學信息

 

家譜與方志彼此印證,可確認現代敦煌的生齒來源。1933年,羅常培師長教師的《短期包養唐五代東南方音》以“中心研討院歷甜心花園史語言研討所單刊甲種之十二”的名義印行出書。羅常培師長教師應用五種漢躲對音資料和蘭州、平涼、西安、三水、文水、興縣等六種現代漢語方言資料來研討唐五代時期東南地區的方言音系,獲得系列衝破性結論。當時,羅常培師長教師最年夜的遺憾,就是他寫作這部書時手上沒有敦煌的方言資料。

 

可是,經現代語言學家調查研討,明朝在嘉靖三年(1524)閉鎖嘉峪關,廢棄瓜州和沙州,此后二百年敦煌成為空曠荒涼之地。包養情婦雍正三年(1725)清朝在敦煌樹立沙州衛,從甘肅省56州縣(含今青海和寧夏)招撫2418戶移平易近到敦煌墾荒假寓,引黨河水包養網ppt分10渠澆灌,使敦煌從頭成為河西走廊西真個沙漠綠洲。由此可見,現代敦煌人系清代甘、青、寧三省區移平易近的后包養管道裔,與西漢以來至明代的敦煌人無直接包養網比較關系。據此,劉伶、李藍等學者就認為,現代敦煌方言并非唐五代時期敦煌方言的直接后裔。

 

道光十一年刊本《敦煌縣志序》載:“敦煌包養dcard于雍包養違法正三年設立沙州衛,遷內地五十六州縣戶平易近至此屯田,各照州縣名為某坊,分屬六隅。”《敦煌縣志》的史料記載在這五種敦煌家譜里都可獲得印證,並且家譜還補充了更豐富的信息。今朝學界年夜致將敦煌話分為河西話與河東話兩種,河西話是蘭銀官話,而河東話似華夏官話,這正好與西和坊朱氏家譜記載的黃河以東各州縣移平易近重要住黨河東岸、黃河以西各州縣移平易近重要住黨河西岸下流的安頓原則吻合。

 

家譜供給了更為生動細致的生齒信息,為摸索現代方言的構成過程供給了主要參考資料。本文介紹的家譜分別來自敦煌東南隅的西和坊、肅州坊,中南隅的武威坊,東北隅的高臺坊、鎮番坊。據這些家譜記載,他們移平易近后均以種糧食、棉花等為生,聚居在短期包養各自的“坊”中,自成社區,農作物在地頭有商販收購,所以生涯范圍小而簡單,與外界接觸少,幾輩人如是,所以他們的方言因“坊”而各具特點。如上所述,現代敦煌方言分“河西話”與“河東話”兩種,年夜致就是以這種棲身方法為基礎逐漸混雜而成的。鎮番坊王氏家譜、西和坊朱氏家譜、肅州坊許氏家譜都記載包養妹了分炊后的族人流動往向,如鎮番坊王氏族人一支搬往河州堡;肅州坊許氏家譜還記載了配頭誕生地及男子出嫁信息,這些信息對摸索敦煌方言的包養感情微觀演變有必定意義。

 

家譜記錄的一些方言口語仍保存到現代,為確定現代方言的歷史來源供給了直接包養感情證據。好比,鎮番坊王氏家譜記載的光緒二十七年分炊情況中,有“秋上”“二十七年上”等表現時間的說法,這種把“上”放在時間詞后面表現“在什么時間”的說法,現在仍保存在敦煌方言中。在五種敦煌家譜中,各譜所載地名與道光《敦煌縣志》中記載的地名基礎分歧,與現代敦煌地名有明確的對應關系。肅州坊許氏家譜中,屢次將“許家臺”記作“許家臺臺”或“許家臺子”,西和坊朱氏家譜將“朱家臺”記作“朱家臺子”,直到明天,這些地名在敦煌方言里還是這樣稱呼的。由此可見,這些家譜為現代敦煌方言的歷史來源供給了直接的語言證據。

 

(本文系甘肅省哲學社會科學規劃項目“敦煌清初移平易近村方言語音調查研討——以蘭州村、文縣灣、肅州廟、河州堡為例”(19Y146)階段性結果)包養故事

 

 

包養ptt任編輯:近復

 


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