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漢三君台包養app八俊

作者:

分類:

  東漢時期,太學生把敢于同太監進行斗爭的清流人物,冠以“三君”、“八俊”、“八顧”、“八及”、“八廚”等稱號,表現對太監集團的不滿和蔑視,此中以“三君”竇武、劉淑、陳蕃為領軍人物。典出《后漢書·黨錮列傳》:

  上曰“三君”,次曰“八俊”,次曰“八顧”,次曰“八及”,次曰“八廚”,猶古之“八元”、“八凱”也。

  竇武、劉淑、陳蕃為“三君”。君者,言一世之所宗也。

  李膺、荀昱、杜密、王暢、劉祐、魏朗、趙典、朱宇為“八俊”。俊者,言人之英也。

  郭林宗、宗慈、巴肅、夏馥、范滂、尹勛、蔡衍、羊陟為“八顧”。顧者,言能以德性惹人者也。

  張儉、岑晊、劉表、陳翔、孔昱、苑康、檀敷、翟超為“八及”。及者,言其能導人追宗者也。

  度尚、張邈、王考、劉儒、胡母班、秦周、蕃向、王章為“八廚”。廚者,言能以財救人者也。

  《后漢書》作者所列:

  1.“三君”逐一指竇武、劉淑、陳蕃;

  2.“八俊”逐一指李膺、荀昱、杜密、王暢、劉祐、魏朗、趙典、朱宇;

  3.“八顧”——指郭林宗、宗慈、巴肅、夏馥、范滂、尹勛、蔡衍、羊陟;

  4.“八及”逐一指張儉、岑晊、劉表、陳翔、孔昱、苑康、檀包養 敷、翟超;

  5.“八廚”逐一指度尚、張邈、王考、劉儒、胡母班、秦周、蕃向、王章。

  但張儉的同鄉朱并上書告發張儉等二十四人“別相署號,共為部黨,圖危社稷”,則所舉“八俊”、“八顧”、“八及”的人名分歧。

  “八俊”逐一張儉、檀彬、褚鳳、張肅、薛蘭、馮禧、魏玄、徐乾;

  “八顧”逐一田林、張隱、劉表、薛郁、王訪、劉祇、宣靖、公緒恭;

  “八及”——朱楷、田槃、疏耽、薛敦、宋布、唐龍、羸咨、宣褒。

  然“三君”的名號是沒有疑義的。黨人的領袖就是被士人尊為“一世之所宗”的“三君”:竇武、劉淑和陳蕃。在三君中,“不畏強御”的陳蕃是清門戶士年夜夫權要的代表,是黨人集團的政治領袖;竇武則以外戚的成分成為政治權力包養網 的靠山;宗室劉淑則為黨人集團精力崇奉的依托。

  竇氏在兩漢世代為外戚,權威極高,竇武是東漢開國元勛竇融的玄孫。延熹十一年,竇武之女竇妙被選進掖廷為貴人,后又被封為皇后。竇武即以后父遷任越騎校尉,封槐里侯。據《后漢書·陳蕃列傳》:

  初,桓帝欲立所幸田貴人為皇后。蕃以田氏低微,竇族良家,爭之甚固。帝不得已,乃立竇氏。

  這說明竇氏之立為外戚,乃是陳蕃“爭之甚固”的結果,這是東漢王朝唯一按士年夜夫權要的意志所選立的一家外戚。陳蕃之所以堅持立竇氏為外戚,就在于竇武在成為外戚以前就是一位“名顯關西”的清門戶士年夜夫。竇武以外戚在位以后,即“多辟名流,清身疾惡,禮賂欠亨。”他把所得的賞賜,“悉散于太學諸生,及載肴糧于路,丐施貧平易近”,更贏得社會輿論的贊賞,成為名流的領袖。

  這一年十仲春,桓帝病亡,竇妙為皇太后,臨朝稱制,與竇武和宗室劉猛謀議,立劉宏為帝,是為靈帝;任竇武為年夜將軍,陳蕃為太傅,與司徒胡廣共錄尚書事。竇武以名流而為外戚,成為清門戶士年夜夫的領袖,在新舊天子興替之際把握了扶立新天子的主動權,又有陳蕃等朝廷年夜臣的擁戴;在靈帝即位以后,與陳蕃等人又從頭把握了尚書臺。這對于黨人集團來說無疑是一個年夜好的時機。全國士人對竇武寄予了很年夜的盼望,把他比作西周初年的周公。

  建寧元年(168)八月,竇武與陳蕃定計翦除諸太監。后事機泄露,太監曹節、王甫等劫持靈帝、太后,詔令收捕竇武等。竇武召集北軍五校戰士數千人駐屯都亭下,與王甫、張奐率領的虎賁、羽林和五營士對陣,結果兵敗自殺。

竇武像

  陳蕃(?-168年),字仲舉,汝南平輿人氏(今河南平輿北)。東漢末年夜臣,漢桓帝時為太尉,漢靈帝時為太傅。蕃為官正直,桓帝朝時因犯顏直諫曾屢次左遷;靈帝朝雖得信賴重用,卻因和年夜將軍竇武配合謀劃翦除閹宦,事敗而逝世。

  全國重看,幾次被謫降,三次免職,朝廷迫于輿情,仍不得紛歧復興用,從尚書令、年夜鴻臚、光祿勛、尚書仆射做到三公之首的太尉,最后拜太傅,錄尚書事。身為朝廷柱石,不斷和太監斗爭,黨錮事起,李膺等被下獄考訊,陳蕃以“使身首決裂,異門而出,所不恨也”切諫。太監們對他恨入骨髓,但因為他是朝野具瞻,不敢輕易加害,只能策免了事。陳蕃再次起復后,痛感不除閹宦,國無寧日,決心與竇武協同剪除太監。事泄后,也是他本身闖上往在宮中被害的。他逝世得非常壯烈,被尊為“一世之宗”,堪為清議名流的“婞直之風”的代表。

  竇武兵敗后,陳蕃率官屬諸生80余人拔刀闖入承明門,終寡不敵眾,被執處逝世。《后漢書·陳王列傳第五十六》記錄了陳蕃的最后一幕:

  蕃時年七十馀,聞難作,將官屬諸生八十馀包養 人。并拔刃闖入承明門,攘臂呼曰“年夜將軍忠以衛國,黃門反逆,何云竇氏不道邪?”王甫時出,與蕃相迕,適聞其言,而讓蕃曰:“先帝新棄全國,山陵未成,竇武何功,兄弟父子,一門三侯。又多取掖庭宮人,作樂飲宴,旬月之間,貲財億計。年夜臣若此,是為道邪。公為棟梁,枉橈阿黨,復焉求賊?”遂令收蕃。蕃拔劍叱甫,甫兵不敢近,乃益人圍之數十重,遂執蕃送黃門北寺獄。黃門從官騶蹋蹴蕃曰“逝世老魅,復能損我曹員數,奪我曹稟假不?”本日害之。

  一個白頭老翁臨危不懼,奮不顧身,螳臂擋車似地犯難而進,仗劍抗憤,那風骨氣概確是千古下凜凜有生氣的。

陳蕃像

  劉包養網 淑為漢室宗親,《后漢書·黨錮列傳》載:

  劉淑字仲承,河間樂成人也。祖父稱“嗯,我女兒說的是真的。”藍玉華認真的點了點頭,對媽媽說:“媽媽,你以後不信可以讓彩衣問,你應該知道,那丫頭是,司隸校尉。淑少學明《五經》,遂隱居,立精舍講授,諸生常數百人。州郡禮請,五府連辟,并不就。永興二年,司徒種暠舉淑賢良樸直,辭以疾。桓帝聞淑高名,切責州郡,使輿病詣京師。

  淑不得已而赴洛陽,對策為全國第一,拜議郎。又陳時政得掉,災異之占,事皆效驗。再遷尚書,納忠建議,多所補益。又再遷侍中、虎賁中郎將。上疏以為宜罷太監,辭甚切直,帝雖不克不及用,亦不罪焉。以淑宗室之賢,特加敬異,每有疑事,常密諮問之。靈帝即位,太監譖淑與竇武等通謀,下獄自殺。

劉淑像

  “八俊”中以李膺為首,李膺(110—169)東漢臣。字元禮,潁川襄(河南襄城)人。桓帝時為司隸校尉,與太學生首領郭太結交,反對太監專權。太監張讓弟朔貪殘無道,膺率將吏捕殺之。使諸黃門常侍鞠躬屏氣,休沐不敢復出宮省。是時朝廷綱紀廢馳,膺獨持風裁,以聲名自高,士有被其客接者,稱“登龍門”。后以黨錮免官。靈帝時復起,與竇武等謀誅太監,事敗被殺。

  李元禮為官期間,和陳蕃同樣反對太監專擅,糾劾奸佞,號稱“全國榜樣李元禮”。《資治通鑒》第五十五卷記載:

  太學諸生三萬馀人,郭泰及潁川賈彪為其冠,與李膺、陳蕃、王暢更相褒重。學中語曰:“全國模楷,李元禮;不畏強御,陳仲舉;全國英俊,王叔茂。”于是中外承風,競以臧否相尚,自公卿以下,莫不畏其貶議,屣履到門。

  永康元年(167年),桓帝逝世,十二歲的靈帝繼位,竇太后臨朝聽政,年夜將軍竇武把握實權,升引陳蕃,征召曾被廢黜的李膺等人為官,意圖剪除閹宦勢力,然事敗被殺。待張儉事起,有人勸李膺逃脫。李膺答覆說:“臨事不怕危難,有罪不避刑罰,這是做臣子的氣節。我年已六十,逝世生聽從命運,往哪里逃呢?”他自動赴詔獄,被拷掠而逝世。老婆徙往邊遠地區,他的父兄門生故吏均受牽連下獄。事見《后漢書·卷六十七》:

  后張儉事起,收捕鉤黨,鄉人謂膺曰:“可往矣”。對曰:“事不辭難,罪不逃刑,臣之節也。吾年已六十,逝世生有命,往將安之?”乃詣詔獄。考逝世,老婆徙邊,門生、故吏及其父兄,并被禁錮。

八俊之首 李膺

  “黨錮之禍”是東漢滅亡全國年夜亂的標志,此后東漢名存實亡,軍閥割據社會動蕩,開始進進歷史上最混亂的三國時期。號稱“全國榜樣”的李元禮,即使是有心清政,也無力回天了。

  余者見《后漢書·黨錮列傳》:

  ○杜密傳

  杜密字周甫,潁川陽城人也。為人沈質,少有厲俗志。為司徒胡廣所辟,稍遷代郡太守。徵,三遷太山太守、北海相。其太監後輩為令長有奸惡者,輒捕案之。行春到高密縣,見鄭玄為鄉佐,知其異器,即召署郡職,遂遣就學。

  后密往官還家,每謁守令,多所陳讬。同郡劉勝,亦自蜀郡告歸鄉里,閉門掃軌,無所干及。太守王昱謂密曰:“劉季陵高傲士,公卿多舉之者。”密知昱激己,對曰:“劉勝位為年夜夫,見禮上賓,而知善不薦,聞惡無言,隱情惜己,自同冷蟬,此罪人也。今志義力行之賢而密達之,違道掉節之士而密糾之,使明府賞刑得中,令問休揚,不亦萬分之一乎。”昱慚服,待之彌厚。

  后桓帝徵拜尚書令,遷河南尹,轉太包養 仆。黨事既起,免歸本郡,與李膺俱坐,而名行相次,故時人亦稱“李杜”焉。后太傅陳蕃輔政,復為太仆。來歲,坐黨事被徵,自殺。

  ○劉祐傳

  劉祐字伯祖,中山安國人也。安國后別屬博陵。祐初察孝廉,包養 補尚書侍郎,閑練故事,文札強辨,每有奏議,應對無滯,為僚類所歸。

  除任城令,兗州舉為尤異,遷揚州刺史。是時會稽太守梁旻,年夜將軍冀之從弟也。祐舉奏其罪,旻坐徵。復遷祐河東太守。時屬縣令長率多中官後輩,蒼生患之。祐到,黜其權強,平理冤結,政為三河表。

  再遷,延熹四年,拜尚書令,又出為河南尹,轉司隸校尉。時權貴後輩罷州郡還進京師者,每至界首,輒改易輿服,隱匿財寶。威行朝廷。

  拜宗正,三轉年夜司農。時中常侍蘇康、管霸用事于內,遂固全國良田美業,山林湖澤,平易近庶窮困,州郡累氣。祐移書地點,依科品沒進之。桓帝年夜怒,論祐輸左校。

  后得赦出,復歷三卿,輒以疾辭,乞骸骨歸田里。詔拜中散年夜夫,遂杜門絕跡。每三公缺,朝廷皆屬意于祐,以譖毀不消。延篤貽之書曰:“昔太伯三讓,人無德而稱焉。延陵高揖,華夏仰風。吾子懷蘧氏之可卷,體寧子之如愚,奧妙玄通,沖而不盈,蔑三光之明,包養 未暇以全國為事,何其劭與。”

  靈帝初,陳蕃輔政,以祐為河南尹。及蕃敗,祐黜歸,卒于家。來歲,年夜誅黨包養 人,幸不及禍。

  ○魏朗傳

  魏朗字少英,會稽上虞人也。少為縣吏。兄為鄉人所殺,朗白日操刃報讎于縣中,遂流亡到陳國。從博士郤仲信學《年齡圖緯》,又詣太學受《五經》,京師長者李膺之徒爭從之。

  初辟司徒府,再遷彭城令。時,中官後輩為相國,多行不符合法令,朗與更相章奏,幸臣忿疾,欲中之。會九真賊起,乃共薦朗為九真都尉。到官,獎厲吏兵,討破群賊,斬首二千級。桓帝美其功,徵拜議包養網 郎。頃之,遷尚書。屢陳廉價。有所補益。出為河內太守,政稱三河表。尚書令陳蕃薦朗公忠亮直,宜在機密,復徵為尚書。會被黨議,免歸家。

  朗包養網 性矜嚴,閉門整法式,家人不見墯容。后竇武等誅,朗以黨被急徵,行至牛渚,自殺。著書數篇,號《魏子》云。

  ○夏馥傳

  夏馥字子治,陳留圉人也。少為書生,言行質直。同縣高氏、蔡氏并皆富殖,郡人畏而事之,唯馥比門不與路況,由是為豪姓所仇。桓帝初,舉婉言,不就。

  馥雖包養 不交時宦,然以聲名為中官所憚,遂與范滂、張儉等俱被誣陷,詔下州郡,捕為黨魁。

  及儉等流亡,包養網 經歷之處,皆被收考,辭所連引,布遍全國。馥乃頓足而嘆曰:“孽自已作,空汙良善,一人逃逝世,禍及萬家,何故生為”乃自剪須變形,進林慮山中,隱匿姓名,為冶家傭。親突煙炭,描摹毀瘁,積二三年,人無知者。后馥弟靜,乘車馬,載縑帛,追之于涅陽市中。遇馥不識,聞其言聲,乃覺而拜之。馥避不與語,靜追隨包養網 至客舍,共宿。夜中密呼靜曰“吾以守道疾惡,故為權宦所陷。且念營茍全,以庇生命,弟何如載物相求,是以禍見追也。”明旦,別往。黨禁未解而卒。

  ○宗慈傳

  宗慈字孝初,南陽安眾人也。舉孝廉,九辟公府,有道徵,不就。后為修武令。時,太守出自權豪,多取貨賂,慈遂棄官往。徵拜議郎,未到,道疾卒。南陽群士皆重其義行。

  ○巴肅傳

  巴肅字恭祖,勃海高城人也。初察孝廉,歷慎令、貝丘長,皆以郡守非其人,辭病往。辟公府。稍遷拜議郎。與竇武、陳蕃等謀誅閹宦,武等遇害,肅亦坐黨禁錮。中常侍曹節后聞其謀,收之。肅自載詣縣。縣令見肅,進閤解印綬與俱往。肅曰:“為人臣者,有謀不敢隱,有罪不逃刑。既不隱其謀矣,又敢逃其刑乎。”遂被害。刺史賈琮刊石立銘以記之。

  ○范滂傳

  范滂字孟博,汝南征羌人也。少厲清節,為鄉鎮所服,舉孝廉,光祿四行。時冀州饑饉,盜賊群起,乃以滂為清詔使,案察之。滂登車攬轡,慨然有廓清全國之志。及至州境,守令自知臧汙,看風解印綬往。其所舉奏,莫不厭塞眾議。遷光祿勛主事。時,陳蕃為光祿勛,滂執公儀詣蕃,蕃不止之,滂懷恨,投版棄官而往。郭林宗聞而讓蕃曰:“若范孟博者,豈宜以公禮格之。今成其往就之名,得無自取不優之議邪。”蕃乃謝焉。

  復為太尉黃瓊所辟。后詔三府掾屬舉謠言,滂奏刺史、二千石權豪之黨二十馀人。尚書責滂所劾猥多,疑有私故。滂對曰:“臣之所舉,自非叨穢奸暴,深為平易近害,豈以汙簡札哉。間以會日迫促,故先舉所急,其未審者,方更參實。臣聞農夫往草,嘉谷必茂。奸臣鋤奸,霸道以清。若臣言有貳,甘受顯戮。”吏不克不及詰。滂睹時方艱,知意不可,因投劾往。

  太守宗資先聞其名,請署功曹,委任政事。滂在職,嚴整疾惡。其有行違孝悌,不軌仁義者,皆掃跡斥逐,不與共朝。顯薦異節,抽拔幽陋。滂外甥西平李頌,公族子孫,而為鄉曲所棄,中常侍唐衡以頌請資,資用為吏。滂以非其人,寢而不召。資遷怒,捶書佐朱零。零仰曰:“范滂清裁,猶以芒刃齒腐敗。本日寧受笞逝世,而滂不成違。”資乃止。郡中中人以下,莫不歸怨,乃指滂之所用以為“范黨”。

  后牢修誣言鉤黨,滂坐系黃門北寺獄。獄吏謂曰:“凡坐系皆祭皋陶。”滂曰:“皋陶包養網 賢者,古之直臣。知滂無罪,將理之于帝。如其有罪,祭之何益。”眾人由此亦止。獄吏將加掠考,滂以同囚多嬰病,乃請先就格,遂與同郡袁忠爭受楚毒。桓帝使中常侍王甫以次辨詰,滂等皆三木囊頭,暴于階下,馀人在前,或對或否,滂、忠于后越次而進。王甫包養網 詰曰:“君為人臣,不推忠國,而共造部黨,自相褒舉,評論朝廷,虛構無端,諸所謀結,并欲何為。皆以情對,不得隱飾。”滂對曰:“臣聞仲尼之言,見善如不及,見惡如探湯。欲使善善包養 同其清,惡惡同其汙,謂王政之所愿聞,不悟更以為黨。”甫曰:“卿更相拔舉,迭為唇齒,有分歧者,見則排擠,其意若何。”滂乃大方仰天曰:“古之循善,自求多福。今之循善,身陷年夜戮。身故之日,愿埋滂于首陽山側,上不負皇天,下不愧夷、齊。”甫愍然為之改容。乃得并解枷鎖。

  滂后事釋,南歸。始發京師,汝南、南陽士年夜夫迎之者數千兩。同囚鄉人殷陶、黃穆,亦免俱歸,并衛侍于傍,應對賓客。滂顧謂陶等曰“今子相隨,是重吾禍也”遂遁還鄉里。

  初,滂等系獄,尚書霍谞理之。乃得免,到京師,往候谞而不為謝。或有讓滂者。對曰:“昔叔向嬰罪,祁奚救之,未聞羊舌有謝恩之辭,祁老有自伐之色。”竟無所言。

  建寧二年,遂年夜誅黨人,詔下急捕滂等。督郵吳導至縣,抱詔書,閉傳舍,伏床而泣。滂聞之,曰“必為我也”即自詣獄。縣令郭揖年夜驚,出解印綬,引與俱亡。曰:“全國年夜矣,子何為在此。”滂曰:“滂包養網 逝世則禍塞,何敢以罪累君,又令老母流離乎。”其母就與之訣。滂白母曰:“仲博貢獻,足以供養,滂從龍舒君歸黃泉,生死各得其所。惟年夜人割不成忍之恩,勿增感戚。”母曰:“汝今得與李、杜齊名,逝世亦何恨。既有令名,復求壽考,可兼得乎。”滂跪受教,再拜而辭。顧謂其子曰:“吾欲使汝為惡,則惡不成為。使汝為善,則我不為惡。”包養 行路聞之,莫不流涕。時年三十三。

  論曰:李膺振拔汙險之中,蘊義生風,以鼓動流俗,激素行以恥威權,立廉尚以振貴埶,使全國之士奮迅感概,波蕩而從之,幽邃牢破室族而包養網不顧,至于子伏其逝世而母歡其義。壯矣哉。子曰“道之將廢也與。命也”

  ○尹勛傳

  尹勛字伯元,河南鞏人也。門第衣冠。伯父睦為司徒,兄頌為太尉,宗族多居貴位者,而勛獨持清操,不以地埶尚人。州郡連辟,察孝廉,三遷邯鄲令,政有異跡。后舉高第,五遷尚書令。及桓帝誅年夜將軍梁冀,勛參建年夜謀,封都鄉侯。遷汝南太守。上書解釋范滂、袁忠等黨議禁錮。尋徵拜將作年夜匠,轉年夜司農。坐竇武等事,下獄自殺。

  ○蔡衍傳

  蔡衍字孟喜,汝南項人也。少明經講授,以禮讓化鄉里。鄉里有爭訟者,輒詣衍決之,其所平處,皆曰無怨。

  舉孝廉,稍遷冀州刺史。中常侍具瑗讬其弟恭舉茂才,衍不受,乃收赍書者案之。又劾奏河間相曹鼎臧罪千萬。鼎者,中常侍騰之弟也。騰使年夜將軍梁冀為書請之,衍不答,鼎竟坐輸作左校。乃徵衍拜議郎、符節令。梁冀聞衍賢,請欲相見,衍辭疾不往,冀恨之。時南陽太守成瑨等以收糾太監考廷尉,包養 衍與議郎劉瑜表救之,言甚切厲,坐免官還家,杜門不出。靈帝即位,復拜議郎,會病卒。

  ○羊陟傳

  羊陟字嗣祖,太山梁父人也。門第衣冠族。陟少清兩人並不知道,當他們走出房間,輕輕關上房門的時候,“睡”在床上的裴毅已經睜開了眼睛,眼中完全沒有睡意,只有掙扎直有學行,舉孝廉,辟太尉李固府,舉高第,拜侍御史。會固被誅,陟以故包養 吏禁錮歷年。復舉高第,再遷冀州刺史。奏案貪濁,地點肅然。又再遷虎賁中郎將、城門校尉,三遷尚書令。時,年夜尉張顥、司徒樊陵、年夜鴻臚郭防、太仆曹陵、年夜司農馮方并與宦豎相姻私,公行貨賂,并奏罷黜之,不納。以前太尉劉寵、司隸校尉許永、幽州刺史楊熙、涼州刺史劉恭、益州刺史龐艾清澈在公,薦舉升進。帝嘉之。拜陟河南尹。計日受奉,常食乾飯茹菜,禁制豪右,京師憚之。會黨事起,免官禁錮。卒于家包養網

  ○張儉傳

  張儉字元節,山陽高平人,趙王張耳之后也。父成,江夏太守,儉初舉茂才,以刺史非其人,謝病不起。

  延熹八年,太守翟超請為東部督包養 郵。時中常侍侯覽家在防東,殘暴蒼生,所為不軌。儉舉劾覽及其母罪惡,請誅之。覽遏絕章表,并不得通,由是結仇覽等。鄉人朱并包養網 ,生性佞邪,為儉所棄,并懷怨恚,遂上書告儉與同郡二十四人為黨,于是刊章討捕。儉得流亡,困迫遁走,看門寄宿,莫不重其名行,破家相容。復流轉東萊,止李篤家。外黃令毛欽操兵到門,篤引欽謂曰:“張儉著名全國,而亡非其罪。縱儉可得,寧忍執之乎”欽因起撫篤曰“蘧伯玉恥獨為正人,足下若何自專仁義。”篤曰:“篤雖好義,明廷本日載其半矣。”欽包養網 嘆息而往。篤因緣送儉出塞,包養 以故得免。其所經歷,伏重誅者以十數,宗親并殄滅,郡縣為之殘破。

  中平元年,黨事解,乃還鄉里。年夜將軍、三公并辟,又舉敦樸,公車特點,起身拜少府,皆不就。獻帝初,蒼生饑饉,而儉資計差溫,乃傾竭財產,與邑里共之,賴其存者以百數。

  建安初,徵為衛尉,不得已而起。儉見曹氏世德已萌,乃闔門懸車,不豫政事。歲馀卒于許下。年八十四。

  論曰:昔魏齊違逝世,虞卿解印。季布流亡,朱家甘罪。而張儉見怒時王,顛沛假命,全國聞其風者,莫不憐其壯志,而爭為之主。至乃捐城委爵、破族屠身,蓋數十百所,豈不賢哉。然儉以區區一掌,而欲獨堙江河,終嬰疾甚之亂。多見其不知量也。

  ○岑晊傳

  岑晊字公孝,南陽棘陽人也。父豫,為南郡太守,以貪叨誅逝世。晊年少未著名,往候同郡宗慈,慈方以有道見徵,賓客滿門,以晊非良家子,不願見。晊留門下數日,晚乃引進。慈與語,年夜奇之,遂將俱至洛陽,因詣太學受業。

  晊有高才,郭林宗、朱公叔等皆包養 為友,李膺、王暢稱其有幹國器,雖在閭里,慨然有董正全國之志。太守弘農成瑨下車,欲振威嚴,聞晊高名,請為功曹,又以張牧為中賊曹吏。瑨委心晊、牧,褒善糾違,肅清朝府。宛有富賈張汎者,桓帝佳麗之外親,善巧雕鏤玩好之物,頗以賂遺中官,以此并得顯位,恃其伎巧,用埶縱橫。晊與牧勸瑨收捕汎等妻子點點頭,跟著他回到了房間。服完他,穿好衣服,換好衣服後,夫妻倆一起到娘房,請娘去正房接兒媳茶。,既而遇赦,晊竟誅之,并收其宗族賓客,殺二百馀人,后乃奏聞。于是中常侍侯覽使汎妻上書訟其冤。帝年夜大怒,徵瑨,下獄逝世。晊與牧遁流亡匿齊魯之間。會赦出。后州郡察舉,三府交辟,并不就。及李、杜之誅,因復逃竄,終于江夏山中云。

  ○陳翔傳

  陳翔字子麟,汝南邵陵人也。祖父珍,司隸校尉。翔少著名,善交結。察孝廉,太尉周景辟舉高第,拜侍御史。時正旦朝賀,年夜將軍梁冀威儀不整。翔奏冀恃貴不敬,請收案罪,時人奇之。遷定襄太守,徵拜議郎,遷揚州刺史。舉奏豫章太守王永奏事中官,吳郡太守徐參在職貪穢,并徵詣廷尉。參,中常侍璜之弟也。由此威名年夜振。又徵拜議郎,補御史中丞。坐黨事考黃門北寺獄,以無驗見原,卒于家。

  ○孔昱傳

  孔昱字元世,魯國魯人也。七世祖霸,成帝時歷九卿,封褒成侯。自霸至昱,爵位相係,其卿相牧守五十三人,列侯七人。昱少習家學,年夜將軍梁冀辟,不應。太尉舉樸直,對策分包養網 歧,乃辭病往。后遭黨事禁錮。靈帝即位,公車徵拜議郎,補洛陽令,以師喪棄官,卒于家。

  ○苑康傳

  苑康字仲真,勃海重合人也。少受業太學,與郭林宗親善。舉孝廉,再遷潁陰令,有能跡。

  遷太山太守。郡內豪姓多犯警,康至,奮威怒,施嚴令,莫有冒犯者。先所請奪人田宅,皆遽還之。

  是時,山陽張儉殺常侍候覽母,案其宗黨賓客,或有迸匿太山界者,康既常疾閹宦,是以皆窮相收掩,無得遺脫。覽年夜怨之,誣康與兗州刺史第五種及都尉壺嘉詐上賊降,徵康詣廷尉,減逝世罪一等,徙日南。潁陰人及太山羊陟等詣闕為訟,乃原還本郡,卒于家。

  ○檀敷傳

  檀敷字文有,山陽瑕丘人也。少為諸生,家貧而志清,不受鄉里施惠。舉孝廉,連辟公府,皆不就。立精舍傳授,遠方至者常數百人。桓帝時,博士徵,不就。靈帝即位,太尉黃瓊舉樸直,對策合時宜,再遷議郎,補蒙令。以郡守非其人,棄官往。家無產業,子孫同衣而出。年八十,卒于家。

  ○劉儒傳

  劉儒字叔林,東郡陽平人也。郭林宗常謂儒口訥心辯,有珪璋之質。察孝廉,舉高第,三遷侍中。桓帝時,數有災異,下策博求婉言,儒上封事十條,極言得掉,辭甚忠切。帝不克不及納,出為任城相。頃之,徵拜議郎。會竇武事,下獄自殺。

  ○賈彪傳

  賈彪字偉節,潁川定陵人也。少游京師,志節大方,與同郡荀爽齊名。

  初仕州郡,舉孝廉,補新息長。小平易近困貧,多不養子,彪嚴為其制,與殺人同罪。城南有盜劫害人者,北有婦人殺子者,彪出案發,而掾吏欲引南。彪怒曰:“賊寇害人,此則常理,母子相殘,逆天違道。”遂驅車北行,案驗其罪。城南賊聞之,亦面縛自首。數年間,人養子者千數,僉曰“賈父所長”,生男名為“賈子”,生女包養名為“賈女”。

  延熹元年,黨事起,太尉陳蕃爭之不克不及得,朝廷冷心,莫敢復言。彪謂同道曰“吾不西行,年夜禍不解”乃進洛陽,說城門校尉竇武、尚書霍谞,武等訟之,桓帝以此年夜赦黨人。李膺出,曰:“吾得免此,賈生之謀也。”

  先是,岑晊以黨事流亡,親友多匿焉,彪獨閉門不納,時人看之。彪曰“《傳》言相時而動,無累后人。公孝以要君致釁,自遺其咎,吾以不克不及奮戈相包養 待,反可容隱之乎”于是咸服其裁正。
  
  以黨禁錮,卒于家。初,彪兄弟三人,并有高名,而彪最優,故全國稱曰“賈氏三虎,偉節最怒”。

  ○何颙傳

  何颙字伯求,南陽襄鄉人也。少游學洛陽。颙雖后進,而郭林宗、賈偉節等與之相好,顯名太學。友人虞偉高有父讎未報,而篤病將終,颙往候之,偉高泣而訴。颙感其義,為復讎,以頭醊其墓。

  及陳蕃、李膺之敗,颙以與蕃、膺善,遂為太監所陷,乃變姓名,亡匿汝南間。所至皆親其豪杰,有聲荊豫之域。袁紹慕之,私與往來,結為奔忙之友。是時,黨事起,全國多離其難,颙常私進洛陽,從紹計議。其窮困閉戹者,包養網 為求搭救,以濟其患。有被掩捕者,則廣設權計,使得逃隱,全免者甚眾。

  及黨錮解,颙辟司空府。每三府會議,莫不推颙之長。累遷。及董卓秉政,逼颙以為長包養 史,讬疾不就,乃與司空荀爽、司徒王允等共謀卓。會爽薨,颙以它事為卓所系,憂憤而卒。初,颙見曹操,嘆曰:“漢家將亡,安全國者必此人也。”操所以嘉之。嘗稱“潁川荀彧,王佐之器”。及彧為尚書令,遣人西迎叔父爽,并致颙尸,而葬之爽之蒙傍。

國學網老秦編輯


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